首頁 精選文章 KOC打造指南 建造私域流...

KOC打造指南 建造私域流量的方法

1293
0

KOC打造指南 建造私域流量的方法

KOC在近期的討論熱度很高,那麽如何才能打造一個KOC呢?FlipWeb希望告訴大家 KOC打造指南和原則,只要緊抓“用戶思維”,這才是KOC的終極指南。

最近電商營運圈一直在談論一個大家都在談論的詞匯“私域流量”,都在講抓緊構建自己的私域流量。那麽,個人如何構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打造KOC,如何達到有效的“變現”與IP的連接,我們認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打造KOC,搭建私域流量池有幾個方面的好處:

一可以幫助自己做內容或者商品的變現;其次可以通過自身IP的連結,拓展自己的人脈寬度,就像小米手機維護“米粉”一樣。

私域流量不是“LINE群組”,也不是個人擁有很多的“LINE群組”,覆蓋較多的“人群”。

我們認為:打造KOC私域流量,是自己在一個垂直細分領域,找到那麽一群對自己的“社群”或者內容,“共同喜好”“話題”感興趣的人。並且,與這些粉絲能夠長期達成情感的鏈接、商業化的鏈接,而不是“泛粉”。後期通過活動或者內容,能夠達到變現的一種手段。我們根據自身的經驗,希望把這套框架分享出來,希望對您有所思考和啟發。

一、找好細分領域

我們都知道做品牌定位很重要,當然KOC私域流量定位更重要,個人要在哪個領域做流量池,就要思考這個流量池的人群。

如何通過內容傳播,朋友的傳播,今日頭條或者搜狐號,短影片平臺的傳播將細分領域感興趣的人群,吸引到個人的LINE上,形成一套閉環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這套邏輯是我個人總結的構建打造KOC私域流量的一些操作步驟和方法論,具體如下,可以進行參考:

細分領域定位

內容的持續輸出

找到適合的分發載體

引粉絲到個人號

做好IP內容傳播

做好付費社群或者課程

形成轉化 達到閉環

個人構建自身私域流量的第一步就是:定位好細分領域。

二、垂直內容輸出

內容的輸出頗為重要,內容是個人打造KOC“私域流量”最重要的傳播載體。

我見到很多的人,自己拉群做“社群”,自己每天拼命“寫文章”,但是就是做不好變現。其實核心原因就是在前期沒有找到合適的“內容定位”,以及“內容核心”。

不管是小米還是華為,這些手機在新發布之前,都會開發布會,那麽發布會結束傳統的傳播方式就是“手機開箱”,甲方會把各種的“新機”郵寄給不同的“部落客”,讓這些部落客以短影片或者內容的形式進行360度評估手機。然而,我們回頭來看,這些部落客的定位就非常的清晰,有的博主就專門的做評測,做手機各種插件的收集分享。

這些大型粉專網紅在積累了一定的用戶量後,就開始做商業化變現的動作,比如“廣告投放”,“付費評測”“APP推廣”等。

假設您想,自己做了一個大型粉專網紅,輸出的內容沒有體系,或者結構化的規劃,那就會形成雜亂無章,用戶的關註度就會降低。可能突然因為一篇文章引起了用戶的關註,但是用戶長期發現,這個號每次輸出的內容,都不是垂直領域。那麽,鏈接度都不是很強,形成取消關註的概率就會增加。

比如個人的大型粉專網紅今天輸出的是關於情感方面的,明天推送養生的內容,後天又推送職場方面的,這就是顯然是沒有合理的營運規劃。

關於內容的輸出,個人總結出來的方法是梳理自己的知識結構,首先看下自己的興趣點,興趣領域在哪個方面,然後做知識的梳理,才能有幹貨的輸出,不然寫兩天自己就會枯竭。

三、分發與商業化

假設自己定位好要做哪個領域了,且內容規劃也做好了,不妨將自己產出的知識進行多渠道的分發。

但是,記得每次分發要留個人LINE,因為“LINE”是做私域流量距離用戶最近的地方,用戶看到文章尾末的鏈接或者ID,自然會搜索關註。

然後一定要在自己的LINE留個人LINE,從而形成導流。

流程大概如下:

多渠道分發內容

吸引用戶

用戶搜索ID關註

加個人LINE

觀看

弱關系到強關系

那麽,變現的環節可能是較為困難的環節,需要思考自身能給用戶提供什麽幫助或者服務。

我們經常看很多大型粉專網紅經常遇到這種情況的對話,如下:

添加完好友,做一個自我介紹,然後說:“老師,看了您寫的文章,對我有很大的啟發,非常的有幫助,謝謝您的分享”。

然後,這個用戶就悄悄沈默在了個人的LINE當中,長時間不去溝通,就會流失掉,那麽我們是怎麽做的呢?

建好標簽

初步溝通(了解職業)

拉入免費群

免費群定期分享

轉化為付費用戶

我對私域流量的用戶通常是這麽做,給用戶打好標簽,幾號添加,哪里看到的文章,初步溝通職業、地方,我好備註。

然後拉他進入我的讀者群,進群之前會告知要自我介紹,為了儀式感要發紅包;其次是不準發一些垃圾廣告,比如:砍價、紅包等,這樣的話用戶就比較規矩。

在我的群中,大部分是對我文章感興趣,或者某一個話題感興趣的人。

那麽,你把大家拉到一起,有一個小小的話題或者產生共鳴的話題,大家就能引爆,從而用戶從弱關系逐漸的變成了自身的強關系。加上自己在群中不斷的聊天溝通,一方面自己會成為一個小的KOL,另一方面也有利於自己有效的做商業化。

商業化變現則需要一個載體,這個載體有很多種,比如“付費的課程”“付費的社群”“付費的咨詢服務”是最為常用的。

當自己有一定的粉絲用戶了,你可以做自己的“付費社群”,我以社群舉例:如果自己要做付費社群,就要把自己的價值去放大,比如,用戶花多少錢加入這個社群能得到什麽?

付費課程相對比較簡單些,自己只需要把專業模塊的內容輸出成為體系,錄制成視頻或者音頻或者付費文章的形式給讀者進行分享,付費課程是無形的資產,可以長期售賣。

四、尋找1000名鐵粉粉絲

有效的傳播非常的重要,如果要在一個重度垂直的領域深耕。

我們認為:個人不需要廣撒網,把精力放在自己的1000名鐵粉粉絲中,服務好自己的1000名鐵粉粉絲,那麽用戶自然會給你做傳播。

當然你也可以做到利益共享化,比如:做一個社群,付費門檻是1000塊,老群友推薦一個新群友進來,給老群友分享300元的轉介紹費用。但是,前期要把服務做好,做到超預期。

這樣的玩法和課程的裂變很像,但是我們認為:做“自己的私域流量”,鐵粉粉絲比“急功近利”的商業變現更重要。

就外界看來,現在較大多數都是比較“急功近利”,想著流量變現,現成成交別人,總以為自己很聰明,最後卻什麽都沒有撈著。

我們覺得,維護與服務好自己的鐵粉粉絲,長期堅持輸出優質的內容幹貨兒,是留存用戶最重要的捷徑,目前的時代已經過了“流量思維”,現在是從“流量思維”轉化到“用戶思維”的時代了。

讓用戶影響用戶,這才是經營“私域流量”最基本的邏輯。先孵化一小撮的粉絲,你只需要把專業做到極致,讓粉絲用戶幫你去宣傳,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私域流量”是一個“圈層化”“情感化”“參與感”的過程,讓用戶參與到您的社群品牌當中,才是最接地氣的方法。

五、最後的話

私域流量不是“流量”,而是“經營用戶”。

不管是做KOC、KOL,私域流量不是“流量”,而是“用戶”,自己將內容或者長處做到極致,用戶也就自然而然地來了。

試想下,一大批的用戶在鏈接下跟隨你,願意聽您的分享,願意為您的價值買單,還有什麽可以焦慮的?

留下一個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