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粉絲專頁FB粉絲團該怎麼經營?
馬上到年底了,有很多經營電商的朋友都會我們,現在做新媒體,做Facebook粉絲專頁還來得及嗎?我換個角度回答,不說來不來得及,只說做Facebook粉絲專頁究竟有什麽好處?由於時間原因,到底創業可不可以不要從零開始,粉絲專頁可以直接用買的嗎?我們先告訴大家到底經營Facebook粉絲專頁有什麼好處。
流量
項目要資金啟動,是要花錢的。產品要冷啟動,是要花成本的。Facebook粉絲專頁冷啟動,是免費的,這是第一大好處。
今天我見了幾個朋友,其中一個做實體產品的,跟我說找二級代理,三級代理特別難;找渠道經銷也特別難。一句話,賣不到有這個需求的買家身上。這個朋友真正缺的是買家,也就是流量。
Facebook粉絲專頁真正能解決的是流量,有了自己的流量,才能持續性的賺錢。
現在開電商,做蝦皮商店,不砸錢是做不出效果的,相比之下,Facabook的投入就低很多,如果內容出類拔萃,超過大部分同行,完全能做出相當大的流量。
Facebook粉絲專頁有了流量最大的好處是,不管做什麽項目都可以賺錢了,無非賺多賺少的問題。而且項目可以隨時換。
而開蝦皮電商不一樣,產品/項目其實是固定的,流量大,營收才,流量一旦沒有了,就沒了營收。而蝦皮電商的粉絲,可能一個月才看一次店鋪,實際價值可以忽略不計。
和開實體店、開蝦皮電商相比,通過Facebook粉絲專頁獲得流量之後,項目操作的靈活性非常高,項目做的不好直接換新的。
不管在哪個時代,有自己的一小波粉絲簇擁,不管賣是產品是真是假,是好是差,總是賺的。當然,最好的情況是,這個流量不是哪個平臺給你的,哪天不想給你了,你就沒有了。在自己的平臺上,有自己的流量,安全系數才搞。
有流量,才有未來。
個人價值
當我的才華支撐得了野心時,公司卻支撐不了我的野心。所以我選擇了自媒體創業。
雖然以前做是電商營運,一年做到了一千萬的營收,但如果團隊力量跟不上,資源有限,戰略規劃有缺陷,這些情況都限制了自己的能力。而在做Facebook粉絲專頁這件事上,卻放大了我的能力。
放大能力其次體現的是,提升思維發散性,在其職謀其事其實是有道理的。在營運總監的位置,只負責產品翻新,項目營運。在創始人的角度,必須思考全局。
注意,我用的是必須。能力需要通過壓力、動力和風險鞭策。
所以做自媒體創業,往大了說,提高的是全局面。
資源
做自媒體創業,和開公司創業還是不太一樣。你獲取到的粉絲,不僅僅是用戶,還是高價值的資源,他們能幫你解決很多問題。
比如辦一場大型年會,需要解決設計、物料、場地、禮品、桌椅、嘉賓、主持、設備等問題,大大小小可能上千個問題。
一個人是絕對完不成的,而粉絲能提供的資源,比如十位忠實粉絲,可能幫你解決掉100個問題、200個問題,匹配各方面的資源,幫你做很多事情。這其實是專門做IP/自媒體的一大好處。
單獨做一家公司創業,要獲得那麽多類型的資源,還是非常困難的。這是我對比在以前的公司,和自己做自媒體,相當大的一個區別。
買賣Facebook粉絲專頁正流行
“做不下去就賣”成數位資產變現新路徑
在Facebook粉絲專頁的經營者看來,這個“地下市場”的出現為Facebook粉絲專頁變現提供了一條新的路徑。“做不下去就賣。”FlipWeb數位資產顧問說著。Facebook粉絲專頁創辦人一般有兩種比較渴望的生存狀態,一種是待在自己的舒適區,依賴廣告或是電商的業配活下去。另一種則是拿投資,選擇更好的資源和機會做些不一樣的事情。
要實現這兩種生存狀態的前提條件是Facebook粉絲專頁營運狀態較好,能夠保證優質內容的持續產出,且有不錯的粉絲基礎。但隨著Facebook粉絲專頁紅利消逝,以及同類競爭的加劇,能夠滿足這個前提條件的Facebook粉絲專頁占比逐漸減少,對於那些經歷了掙紮卻無法擺脫“沒落”處境的Facebook粉絲專頁創辦人來說,買賣數位資產仿佛是擺在面前的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