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精選文章 9大網路思維與法則

9大網路思維與法則

1716
0

9大網路思維與法則

常常在網際網路的崛起和環境的緊緊相連,只要環繞在環境的情境之下,其實網際網路的發展可以非常快速。今天就來介紹簡單的幾個網路思維與法則,只要你是網路重度愛好者都可以來看看。FlipWeb網路資產專家建議您投資網路資產,也讓之後這些網路資產可以成功兌現。

九大網路思維

1、用戶思維

作為廠商,必需從全部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建立起“以用戶為中心”的企業文化,只有深度理解用戶才能生存。沒有認同,就沒有合同。

這里面有幾個法則:

拋掉介入感

1種情況是按需定制,廠商提供知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產品便可,如海爾的定制化冰箱;另1種情況是在用戶的介入中去優化產品,如品牌“UGG”,每1次的新品上市,都會把設計的款式放到其管理的粉絲群組里,讓粉絲投票,這些粉絲抉擇了終究的潮流趨勢,自然也會為這些產品買單。

讓用戶介入品牌傳布,便是粉絲經濟。我們的品牌需要的是粉絲,而不只是用戶,由於用戶遠沒有粉絲那末虔誠。粉絲是最優良的目標消費者,1旦註入感情因素,有缺點的產品也會被接受。未來,沒有粉絲的品牌都會滅亡。

電影《小時代》網路評分不到5分,但這個電影觀影人群的平均春秋只有22歲,這些粉絲恰是郭敬明的富礦。正由於有大量的粉絲“護法”,《小時代1》《小時代2》才創造出累計超過超過十億的票房神話。

體驗至上

好的用戶體驗應當從細節開始,並貫穿於每11個細節,能夠讓用戶有所感知,並且這類感知要超出用戶預期,給用戶帶來欣喜,貫穿品牌與消費者溝通的全部鏈條,說白了,就是讓消費者1直爽。微信新版本對於公家帳號的折疊處理,就是很典型的“用戶體驗至上”的選擇。

用戶思維體系涵蓋了最經典的品牌行銷的Who-What-How模型,Who,目標消費者——“屌絲”;What,消費者需求——拋售介入感;How,怎麽實現——全程用戶體驗至上。

2、簡約思維

網路時代,訊息爆炸,用戶的耐心愈來愈不足,所以,必需在短時間內捉住他!

法則4:專注,少即是多

蘋果就是典型的例子,1997年蘋果接近破產,賈伯斯回歸,砍掉了70%產品線,重點開發4款產品,使患上蘋果扭虧為盈,起死回生。即便到了5S,iPhone也只有5款。品牌定位也要專注,給消費者1個選擇你的理由,1個就足夠。

最近很紅的1個中國大陸網路鮮花品牌RoseOnly,它的品牌定位是高端人群,買花者需要與收花者身份證號綁定,且每1人只能綁定1次,意味著“1生只愛1人”。2013年2月上線,8月份做到了月銷售額近1000萬元。

大道至簡,越簡單的東西越容易傳布,越難做。專注才有氣力,才能做到極致。特別在創業時代,做不到專注,就沒有可能生存下去。

簡約即是美

在產品設計方面,要做減法。外觀要簡潔,內在的操作流程要簡化。Google首頁永久都是清新的界面,蘋果的外觀、特斯拉汽車的外觀,都是這樣的設計。

3、極致思維

極致思維,就是把產品、服務以及用戶體驗做到極致,超出用戶預期。甚麽叫極致就是把命都搭上。

打造讓用戶尖叫的產品

用極限思維打造極致的產品。法子論有3條:第1,“需求要抓患上準”(痛點,癢點或者興奮點);第二,“自己要逼患上狠”(做到自己能力的極限);第3,“管理要盯患上緊”(患上產品經理患上天下)。1切產業皆媒體,在這個社會化媒體時代,好產品自然會構成口碑傳布。尖叫,意味著必需把產品做到極致;極致,就是超出用戶想象!

服務即行銷

Facebook Chatbot機器人就是一個很好例子,有兩個小細節可以看出其對於服務體驗的極致尋求:1)利用機器人特性先解決80%客服問題,之後客服24小時輪番上班,可以讓消費者分類問題,少等幾秒鐘;2)設有“CSO”,即首席欣喜官,每1天在用戶留言中尋覓潛伏的業務員或者專家,找到以後會給對於方寄出包裹,為這個可能的“意見領袖”制造欣喜。

4、更新思維

“麻利開發”是網路產品開發的典型法子論,是1種以人為核心、更新、按部就班的開發法子,允許有所不足,不斷試錯,在延續更新中完美產品。這裡面有兩個點,1個“微”,1個“快”。

小處著眼,微立異

“微”,要從細微的用戶需求入手,貼近用戶心理,在用戶介入以及反應中逐漸改良。“可能你認為1個不起眼的點,然而用戶可能覺得非常重要”

精益創業,快速更新

“天下武功,維快不破”,只有快速地對於消費者需求做出反映,產品才更容易貼近消費者。Zynga遊戲公司每1周對於遊戲進行數次更新,小米MIUI系統堅持每1周更新,就連知名牛肉麵的菜單也是每1月更新。這里的更新思維,對於傳統企業而言,更著重在更新的意識,意味著我們必需要及時甚至實時關注消費者需求,掌控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5、流量思維

流量意味著體量,體量意味著份量。“眼光會萃之處,金錢勢必追隨”,流量即金錢,流量即入口,流量的價值沒必要多言。

免費是為了更好地收費

網路產品大多用免費策略竭力爭奪用戶、鎖定用戶。讓免費先把顧客導入,再加上收費系統,這是每個網路創業家會走的路。

堅持到質變的“臨界點”

任何1個網路產品,只要用戶活躍數量到達1定程度,就會開始產生質變,從而帶來商機或者價值。Line若沒有當年的堅持,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企業帝國。註意力經濟時代,先把流量做上去,才有機會思考後面的問題,否則連生存的機會都沒有。

6、社會化思維

社會化商業的核心是網,公司面對於的客戶以網的情勢存在,這將扭轉企業出產、銷售、行銷等全部形態。

應用好社會化媒體

有1個做智慧型手錶品牌,通過Facebook宣傳,3千多人轉發,11小時預訂售出一萬多支手錶 。這就是Facebook的行銷魅力也是社會化行銷的魅力。有1點要記住,口碑行銷不是自說自話,1定是站在用戶的角度、以用戶的方式以及用戶溝通。

打群架協作

打群架是以“蜂群思維”以及層級架構為核心的網路協作模式,維基百科就是典型的打群架產品。傳統企業要思考如何應用外腦,不用招募,便可“天下賢才入吾彀中”。

7、大數據思維

大數據思維,是指對於大數據的認識,對於企業資產、癥結競爭要素的理解。

小企業也要有大數據

用戶在網路上1般會產生訊息、行動、瓜葛3個層面的數據,這些數據的沈澱,有助於企業進行預測以及決策。1切皆可被數據化,企業必需構建自己的大數據平臺,小企業,也要有大數據。

你的用戶是每個人

在網路以及大數據時代,企業的行銷策略應當針對於個性化用戶做精準行銷。

美國知名Mall網站上線後,買通了線下實體店以及線上的會員帳號,在百貨以及購物中心鋪設免費wifi。當1位已經註冊帳號的客人進入實體店,他的手機連接上wifi,他與美國知名Mall的所有互動記錄會11在後臺顯現,美國知名Mall就能據此辨別消費者的購物喜好。這樣做的終究目的是實現商品以及庫存的可視化,並到達與用戶之間的溝通。

8、平臺思維

網路的平臺思維就是開放、同享、共贏的思維。平臺模式最有可能成績產業巨頭。全世界最大的100家企業里,有60家企業的主要收入來自平臺商業模式,包含蘋果、谷歌等。打造多方共贏的生態圈平臺模式的精華,在於打造1個多主體共贏互利的生態圈。將來的平臺之爭,1定是生態圈之間的競爭。

善用現有平臺

當你不擁有構建生態型平臺實力的時候,那就要思考怎麽應用現有的平臺。馬雲說:“假定我是90後從新創業,前面有個阿里巴巴,有個騰訊,我不會跟它挑戰,心不能太大。”

讓企業成為員工的平臺

網路巨頭的組織變革,都是繚繞著如何打造內部“平臺型組織”。包含阿里巴巴25個事業部的、騰訊6大事業群的不同關係,鴻海的事業部也是多到嚇死人。讓員工成為真正的“創業者”,讓每個人成為自己的CEO。內部平臺化就是要變為自組織而不是他組織。他組織永久聽命於他人,自組織是自己來立異。

9、跨界思維

(跟著)網路以及新科技的發展,良多產業的邊界變患上隱約,網路企業的觸角已經無孔不入,(如)零售、圖書、金融、電信、文娛、交通、媒體等等。

攜“用戶”以令諸侯

這些網路企業,為何能夠介入甚至贏患上跨界競爭?謎底就是:用戶!他們掌握著一方面掌握用戶數據,另一方面又擁有用戶思維,自然能夠攜“用戶”以令諸侯。

未來十年,是台灣商業領域大規模打劫的時代,如果用戶的生活方式產生根本性的變化,來不及變革的企業,一定遭受劫數!

所以,最後一個法則:用網路思維,勇敢推翻式立異。

一個真正厲害的思維是 一定是一個跨界的人,能夠同時在科技以及人文的交匯點上找到自己的坐標。一個真正厲害的企業,一定是手握用戶以及數據資源,勇於跨界立異的組織。

網路產業最大的機會在於施展本身的網路優勢、技術優勢、管理優勢等,去晉升、改造線下的傳統產業,扭轉原有的產業發展節奏、建立起新的遊戲規則。

 

留下一個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