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精選文章 網路效應是你一定要注意的互...

網路效應是你一定要注意的互聯網關鍵因素

1967
0

網路效應是你一定要注意的互聯網關鍵因素

網路效應(network effect)可以說是商業當中最重要的心智模式之一了。消費者網路基本上已經變成一個贏家通吃的市場,隨著軟體不斷蠶食世界,網路效應在挖掘企業護城河方面已經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因素之一。

網路效應就是指一個產品或服務的用戶越多,價值越大。網路效應能夠幫你建立一個更好的、發展更快、價值更高的產品,是許多軟體公司最關鍵的動力所在。在當下,當品牌、監管、供應鏈規模和專利,這些可以構築自己業務“護城河”的因素在不斷受到威脅時,隨著軟體持續的“吃掉這個世界”,網路效應對面向競爭對手構築業務“壁壘”變得愈加的重要。

這就是為什麽風險投資公司找尋和投資的那些軟體公司的產品中,都有“網路效應”存在的原因。認為網路效應是一個很重要,同時也很令人費解的主題。網路效應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真正的網路效應能夠帶來高留存率和活躍度,提高市場份額,延長產品生命周期。

什麽是網路效應

“網路效應是指增加新用戶能夠給現有用戶創造價值。”

也就是總的體驗和價值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而增加。

網路效應的原理是什麽?

用戶相互獲取價值,在這種網路當中,每一位用戶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舉個例子,我寫文章,我也讀文章。我發部落格,我也看別人發的部落格。

強網路效應的領域

讓我們看看三個不同領域的三種強網路效應:社群網站,多人遊戲,傳感器網絡。

拿一個經典案例具體說明—Facebook。Facebook以其網路效應和有機增長(Organic Growth)聞名。Facebook從哈佛校園起家,有意地緩慢擴張,為的就是確保用戶之間具有很強的連接性。隨著越多的朋友和家人加入,現有用戶越能獲得更多的價值。

Facebook網路效應的核心是用戶在網路當中分享和發表內容這些基本的行為。

再看看和Facebook一樣擁有很強網路效應的Twitter。Twitter有意思的地方在於,Twitter是基於單向的關注關係,適合病毒式傳播,新聞在Twitter上傳播的很快。但Facebook的網路效應更強,因為用戶在Facebook分享的照片像膠水一樣把家人和朋友聯繫在一起。

另外一個有著很強網路效應的領域是多人遊戲。多人遊戲是讓玩家和其他玩家共同遊戲。當一個新玩家加入,現有的玩家也受益。和Facebook形成的朋友圈類似,多人遊戲當中產生遊戲圈子。這類遊戲的黏性非常高,隨著玩家等級的提高,玩家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

最後再來看看被谷歌收購的交通App Waze。很明顯Waze的創造者意識到了人們為了了解總體的交通狀況以及每條線路的情況,都很樂意分享自己所在區域交通狀況。

每一個App都獲取數據,同時也上傳交通數據。每一個App都既是訊息的生產者也是消費者。

網路效應與病毒式傳播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網路效應與病毒式傳播的區別,病毒式傳播是指通過現有的網絡快速的傳播。而網路效應是建立一種全新的網絡。

舉個例子,口口相傳就是一種病毒式傳播:Pokemon Go也是一個例子:數百萬人跑出去玩這個遊戲。關於病毒式傳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些搞笑的寵物影片。

簡單的說,病毒式傳播不一定有網路效應,但網路效應一定能產生病毒式傳播。

網路效應與市場

再來看看網路效應與市場(Marketplaces)的關係。Uber和Airbnb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了網路效應,但並沒有大規模的網路效應。

“市場有兩方,供應方與需求方,生產者與消費者”

在Uber和Airbnb的例子當中,一些生產者正好也是消費者,但不是全部。Uber司機可能也會打Uber,但不是所有Uber乘客都是Uber司機,也不是所有的Airbnb房客都是房東。

有一些市場能夠通過口碑進行病毒式傳播,但是網路效應很弱。

有一些人有不同的意見,比如Airbnb,租客越多,房東越多,越來越多的房東又會引來更多的租客,形成良性循環,租客的選擇更多,能夠獲得的價值更大。這個觀點是正確的,但有兩種動態的情況需要指出。

1、在租客和房東之間並沒有多少忠誠度或是固定關係,大部分租客在旅行是都會選擇租不同的房間。房東是可以替代的商品。

2、獲得充足的租客和房源對於Airbnb是很困難的,但每個人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想象一下世界上所有的房間都可以在亞馬遜上進行預定。

規模經濟VS網路效應

市場和其他商業領域隨著規模的擴大,效率隨之提升,達到規模經濟。

舉個例子,Uber隨著規模的擴大變得更便宜。只要有足夠的人使用Uber,你打車的價格就會更便宜,這也就是網路效應當中,越來越多用戶加入的好處。

如果總的訂單量很低,每一個訂單的價格就會很高。如果訂單量增加了,價格就會更便宜,因為快遞員可以一條路線送多個快遞。

總的來說,規模經濟需要大體量業務。舉個例子,如果你一次性向供應商購買大量物品,你就可以向供應商要折扣。

這與網路效應無關,而與壟斷和市場的防禦性有關。

網路效應的原理

每一個節點都需要成為一個簡單反饋機制的一部分。在Facebook,用戶是讀者和作者。閱讀和寫作創造強有力的反饋機制。正是這種機制讓用戶不斷回到Facebook。並不是一對多的交互比一對一的交互更有價值。

Facebook的用戶群—朋友和家人持續創造和消費訊息,相互@對方,形成基本的反饋機制,讓相互都不能離開這個平臺。

Facebook商業上的巨大的成功是因為它是一個由網路效應驅動的組織網絡(self-organizing network)

網路效應為Facebook提供了一種防禦性,當用戶試圖離開的時候,他們總是會被朋友和家人拉回來。

如果你正在為用戶獲取成本過高或者用戶成長速度過慢而發愁,我建議你給自己倒上一杯酒,然後琢磨一下自己的產品裡是否有網路效應可以挖掘。

留下一個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