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精選文章 為什麽大家都說創業公司活不...

為什麽大家都說創業公司活不過3年?

1216
0

為什麽大家都說創業公司活不過3年?

有調查數據顯示,創業型企業的平均壽命不到3年時間。這代表有一部分創業公司是熬不過這個平均時間的,那麽,對於順利度過浩劫的企業,他們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答案就是,創業公司要快速行動,創造新事物。當然,如果它接受投資者的外部投資,那麽它也必須快速增長,並最終找到出路。畢竟,他們要對投資者負責。

對於投資者來說,最終的流動性是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之一到達的。如果他們支持的公司暫時保持私有化,那麽,早期投資者可能會選擇通過二級市場套現,或者通過資金雄厚的買家進一步提出收購要約。例如,2018年1月,軟銀和一個由其他投資者組成的財團從員工和早期投資者手中收購了價值90億美元的Uber 股票。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新創公司都像Uber一樣受到關注,並且由於這些交易涉及私人公司的股票,因此很少披露。

新創公司的利益相關者(包括投資者、創始人和持股員工)獲得流動性的最直觀和直接的途徑是通過兩種退出途徑之一。在合並或收購(M&A)中,收購方購買新創公司的股票,通常是現金或股票。在首次公開發行(IPO)或直接上市的情況下,公司從私人持有轉變為公開上市,使自己受到額外的監管審查,以及散戶和機構交易員的猜想之中。

雖然每家公司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它們仍然要受當地市場條件的制約。從新創企業成立到通過IPO或並購退出的時間長短因地區而異。通過對全球數千家投資者支持的新創企業的調查,我們發現,退出的時間差別很大,這取決於多種因素。

VC基金運作時間

一旦一家公司從投資者那里獲得外部融資,時間就會緊迫起來。至少在美國是這樣,在美國,大多數風險投資基金的運作時間為10年。當然,有很多例外情況和合同條款可以用來延長或縮短特定基金的周期,但總的來說是這樣的。

從一個全新的基金中,一個公司可能會在頭一到三年里獲得新的資金。普通合夥人及其合夥人將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幫助他們的新投資組合公司成長(並編寫後續檢查),同時通過董事會擔任治理、風險管理和咨詢角色。然後,他們在最後的幾年里收獲資本收益,並將這些收益返還給有限合夥人,從中抽取一部分利潤用於普通合夥人慣常的附帶權益。

因此,風險投資基金的生命周期決定了其投資組合創業公司的節奏。

地區差異

在下面的圖表中,我們繪制了一家公司從成立之日到上市或被收購之日之間的平均時間和中間時間。我們使用了一個相對有限的數據集,采用了與去年估值倍數分析類似的方法。我們將調查對象限制在至少進行了Pre A輪融資( 種子前, 種子輪,天使輪或相應輪次)或A輪融資的公司。然而,那些沒有風險投資支持的公司,其已知的融資歷史開始於B系列或更晚,以及融資歷史存在較大差距的公司被排除在外。

我們注意到,括號中顯示的示例大小差別很大。平均值也有很大的差異。特別是在樣本量較小的情況下,異常值(在這種情況下,公司花了非常長的時間,或者非常短的時間找到一個出口)可能會扭曲平均值。

然而,我們還是發現了一個普遍的趨勢:與新興經濟體相比,發達經濟體的新創企業生命周期略長。雖然沒有足夠的數據來確定新興經濟體的投資資本是否能產生更好的倍數(計算方法是用退出時的終端估值除以所籌集的股本)。Crunchbase News此前的分析顯示,提前退出的公司(無論是在融資階段還是在市場上的時間)的投資資本(MOIC)市盈率都更高。我們所做的其他分析也顯示,融資較少的公司通常比資金相對充裕的投資者支持的公司能夠生產出更好的MOICs。

是什麽推動了這一趨勢?

是什麽導致了從一個區域到另一個區域的時間差異?僅僅從數字上看,這很難說。然而,我們認為有一些可能性可作解釋。

首先,我們不可能排除這是抽樣偏差造成的假象。由於在美國和歐洲等在我們的過濾數據集中表現良好的國家,新創企業的場景更加成熟,所以在它們被收購或上市之前,有更多的公司在市場上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在南美,尤其是巴西,投資者支持的創業模式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現象。在新興市場,所有營運的私營企業的平均年齡都可能更年輕,這都可能會影響我們的結果。

發達經濟體中更為強勁的風險資本市場,有可能使企業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私有。IPO市場的情況也確實如此。近期後期投資者和私募股權投資的激增,能夠帶來IPO規模的資本,而無需承擔實際上市的監管負擔和市場風險。但持續融資的能力也可能延長並購的時間。隨著更多的風險資本可用來幫助企業獨立成長,相應的,通過並購整合成一家更大企業的動力就會減弱。

毫無疑問,對於這種高水平的趨勢還有很多其他的解釋。在國家的基礎上進行挖掘,可能會暴露出更多的特性。例如,一個國家可能會對公開發行(IPO)放鬆監管,而另一個國家可能會對並購交易保持更嚴格的監管。但是,從總體上看,我們的數據顯示,主要是發達經濟體的區域與主要是新興經濟體的區域之間存在差異,盡管幅度不大。

這樣看來,企業在受投資者支持的經濟中生存得很快,但這其中也有快慢之分。

所以創業型企業生存時間的長短除了受自身的影響外,一些外部因素同樣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本質上來說,能夠真的滿足用戶需求,獲得用戶認可的企業又何須時時擔憂自身岌岌可危呢?!

留下一個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