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創業的未來和創業機會
FlipWeb身為數位資產仲介,我們非常推廣斜槓創業理念,這是一個新的職涯價值觀,未來的年輕人不會滿足於一個職業。擁有多個職業與數位資產將會是以後的型態,就讓我們來解釋一下斜槓創業的未來與機會。
“我所描述的未來願景,就是我自己所希望實現的未來願景;我所總結的個人需要做的事情,也是我正在努力的方向;而我所羅列的這些機遇,也是我在不斷研究和摸索、或許以後想要嘗試的可能。”
「斜槓」(Slash)為一種新的職涯價值觀,由美國專欄作家麥瑪希・艾伯赫所創,形容愈來愈多年輕人不再滿足於作為單一職業中的「螺絲釘」,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的多元生活型態。 (來源:MBA智庫百科)
(一)一只魚缸的故事
一位美國的理化課老師和學生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做了一個魚缸,在中間嵌入一塊玻璃把魚缸分成了兩個隔間。在其中一個隔間放入一條捕食魚,在另一個隔間放入一些捕食魚通常會捕獵的魚類。在開始的幾個小時,捕食魚瘋狂地試圖捕獵,但每次都會撞到玻璃隔板上。最後,它終於停止了
嘗試。然後,老師把玻璃隔板拿開,所有學生圍在魚缸邊,想看到捕食魚吞噬掉它的鄰居。但是,大捕食魚始終逗留在魚缸的一側:它已經習慣了那塊玻璃。
這個故事讓人覺得第一個覺得的是: 我們是不是成了這條習慣了玻璃壁壘的捕食魚?如果使用能看到未來的遠見力進行決策,掌握先機,先發制人,你將會贏得所有 。
(二)斜槓創業
“斜槓創業”這是2018年最新詞句。如果我現在問你:你想當斜槓創業嗎?我估計有十之八九都願意。因為“斜槓青年”代表了這樣一種生活狀態:能擺脫單調的社會職業分工,同時擔任多種角色,利用愛好和特長獲得新舞臺和額外收入,甚至是通過額外收入掌握更多主動性和自由。看上去超級贊。但更多人同時抱有的是一份擔心:“斜槓創業”是否跟各種網路泡沫一樣,只是一個現象級的概念?其實已經有類似的呼聲出現了,很多人連本職工作都沒做好,就開始意淫斜槓人生。
我也希望可以真正成為一名斜槓創業,更確切的說,是希望真正發揮自己的優勢和專長,獲得更多收入,掌握更多主動。進一步的話,如果“斜槓創業”聯系上組織變革,又將激發出什麽樣令人興奮的前景和機遇?
(三)七個原則看未來
當我們站到現在回溯過去,自然能看到機遇;那麽如果能站在未來美國已經有多家網站服務於自由職業者,為其提供遠程辦公、兼職、彈性工作制的機會。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如Flex Jobs。
2)洞察先機
洞察先機就是要先發制人,從內到外主動改變,預測未來發生的事,從現在開始防微杜漸。先發制人的方法分三個步驟:停,看,聽。那麽我們就先停下來,認真觀測斜槓創業的未來。假設現在你是一枚幹得不錯的斜槓創業,除了正常的工作,你因為喜歡攝影,在業余時間做起了倒賣單眼相機的生意,甚至也因為這個愛好在各個平臺講和攝影相關的課程,也能獲得一份還不錯的
收入。那麽想象六個月後,你的生意越做越好,在業界講課的名氣也越來越大,那麽你會遇到什麽問題?既然愛好可以養活自己並且活得越來越好,你面臨的問題肯定是想投入更多時間,那麽就要對是否辭職做出選擇。這時候就要聽了,傾聽直覺告訴你的未來的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如果我是這個斜槓創業,我可能想到的方案是:為什麽不把自己的主業放到攝影相關的工作上,而把現在的工作當成副業?進一步想,如果公司允許這樣的組織結構存在,那麽傳統的公司將會消失,而類似於平臺協作的組織結構是否將會出現?想到這里,我突然覺得離未來近了一步。
3)變革
如果按照這個思路想下去,這真的將會是一場變革。變革意味著做完全不同的事,在未來幾年內進行徹底改造。現在斜槓創業所基於的概念是“ 認知盈余”,利用自由時間使用個人優勢進行分享和創造。基於這個概念,最早出現的網路產品是兼職/外包性質的項目撮合,最典型就是外包網,俗稱“接外包”。然而接外包還是強調“外包”提供方,到了在行及模仿在行的一系列APP出現,則將“認知盈余”推到了一個新階段:不再強調出資方,而是強調內容提供方,消費者也從B端轉向了C端。假設說,這不再是閑暇時間,而是我的所有工作時間?這不在是認知的盈余,而是我的專項技能或
職業優勢?
有沒有可能,這些有一技之長的人,不再隸屬於任何公司編制,而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技能/知識提供方,平等地面向所有公司/組織提供技能或服務?這是不是一種新的組織模式?不再原有的基礎上變化,而是徹底的變革。
4)跳出你面臨的問題
這個原則告訴我們:跳出我們眼前的問題,像剝洋蔥一樣思考,發現真正的問題。斜槓創業眼前的問題是什麽?……當然是賺得不夠多啊!很多人可以通過自己的特長、愛好獲得一點收入,但這點收入也就是一頓飯就沒了,把它叫做“副業”還太早了。那麽繼續剝洋蔥:為什麽賺得不夠多?是賺錢的機會太少嗎?顯然不是。如果你有專業技能,已經有很多平臺可以提供給你技能變現的機會;如果你聲名在外,靠名氣發財的途徑更是多了去了。那麽核心問題就是一個:你還沒有練成自己的核心技能。想跳出所面臨的問題有一個很直觀的方法,叫做“跳到終點線”。假設說我們之前的構想已經實現了,社會分工高度精細,我們可以以個人的名義向多家公司提供服務,那麽你會接到這種付費服務的邀請嗎?顯然,你所能吸引到的機會並不會比現在多。這是因為當下阻撓你成為斜槓創業的並不是組織形式,而是你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能和獨特優勢,眼下最該做的還是不斷提升自己的個人能力。同樣地,只有足夠讓企業信賴的並獲得收益的斜槓創業出現,才會促使企業進一步開放邊界,逐漸接受新的組織形式。
5)反其道而行
這個原則是讓我們看看人們關注的方向,然後向反方向尋找,發現機遇。那麽我們就看看人們關注的是什麽。斜槓創業說到底是一種人力資源,對於人才的流通和交換,最早搬到線上的是招募、前程無憂等人才網站,基於招募訊息而搭建的訊息平臺;後來,以104人力銀行為代表的一批網站開始基於找人模式,有針對性地為企業解決招聘問題;再後來,一些新創人力平台的新起開始從行業細分的角度,專注網路人才領域的生意,減少企業和求職者雙方的訊息不對稱性,提供回應訊息,提高撮合效率;再再後來,基於去中介化的理念,讓創業團隊的BOSS們直接和求職者溝通,確定雙方意願。
最近新起的FlipWeb數位資產仲介平台也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斜槓創業案例,非常多的外國人都想自己創業,甚至擁有自己的數位資產。他們把網站,網域,甚至是APPS當作自己的被動收入。做得好的人一天可能可以賺上好幾百塊美金。當然兼職副業可以有很多種,FlipWeb數位資產也會是斜槓創業的最佳代表。
總結的話,就是人們關注的方向一直是如何更準確、更高效、更快速的 滿足企業求職需求。那麽反方向是什麽呢?求職者本身。或許求職者這個說法已經不再恰當,我們是 要為技能/知識提供方找到技能變現、時間變現的買單人。只要你有能力,你也可以擁有自己的數位資產,讓數位資產變成你的副業,自己做老闆與變現成正比。
6)重新定義和再創造
扯了這麽多,也是到了該重新定義和再創造的階段了。讓我們忽略競爭,重新定義所謂的人力資源。 如果人力資源的核心從企業訴求變為了技能/知識提供方的訴求,進入這個市場的我們就不要和獵聘、拉勾這樣的實力勁敵展開競爭,而是新開辟一片領域精耕細作。現在的企業組織結構也將被重新定義,不再存在傳統的上下屬關系,每個人都是項目的最終受益者和推動者,人與人之間相互協作,共同實現目標。同時,順應未來的趨勢也包含要順應兼容並包的原則,和現在的人力資源平臺進行合作,從現有的企業組織結構逐漸裂變,一同建立起新形態和舊形態之間的聯系,實現共贏。
7)主導未來
將自己投射到未來,從未來再回頭看你現在的位置,這是遠見力技能的關鍵 ,也就是所謂的未來願景。我們來一起想象這樣一個場景:你不再需要因為上班每天在路上消耗2個小時,不需要擠地鐵,不需要開車被堵,甚至不需要生活在不是沙塵暴就是霧霾的帝都。你可能正在夏威夷享受陽光沙灘,或者在意大利的某個小鎮穿著拖鞋散步,又或者你就在從小長大的那條小巷,剛剛陪著父母晨練歸來。你只需要打開電腦,打開協作管理平臺和多地遠程協作工具,就可以進行今天的工作:你看了眼日程表,下午3點要進行一個視頻會議,和你一起開會的另外3個人也都算不上同事,只是因為同一個項目而被召集在一起的協作者,其中兩個在印度,一個在巴西。下午開完會的時候,你的經紀人告訴你幫你推掉了一個希望你本月內能交付的新項目,因為你這個月的工時已經排滿,新的項目接入只能到下月初了。而你給經紀人的回應是,你希望下個月末再開始接入新項目,因為你打算下月初去度假。
當然,度假的時候你也沒打算停止賺錢。度假期間你只需要每天為旅遊頻道提供1小時的直播,就能獲得另一份還不錯的收入,並且後續還可以在工作上建立聯系,促成新的合作。
如果這將成為“斜槓創業”的未來願景,那麽看看現在的位置,我們能做些什麽:
從個人來說:
1.我們不能將自己托付於某個公司,比起穩定性,對個人來說更重要的將是適應性;
2.培養終身就業能力,尋找並培養自己的核心優勢;
3.擁抱變化,接受並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
從機遇來說:
1.組織變革必將引起人力資源組織方式的洗牌;
2.圍繞新的組織方式,提供新的平臺和工具;
3.圍繞新的組織方式,提供新的服務;
4.新的組織方式勢必影響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方式帶來新商機;
5.基於兼容共生,新和舊的方式如何並存、合作,同樣會產生機遇。
FlipWeb建議你必須把自己定位成專業人士
如果知道如何說明、包裝、定位自己提供的(無論是甚麼),並且換取自己,想要的(例如工作、引薦、新客戶或機會),這會帶來很大的優勢。能被聘僱、得到機會、完成交易的人,通常除了實力以外也精通開口之道。的確,他們能提供許多價值(否則就沒辦法維持下去),但即便你是世界上最頂尖的人生導師、投資理財顧問,如果沒有人知道你,就毫無意義。在對的時間點包裝自己宣導自己,宣傳自己,你將會是斜槓創業的最佳代表。
(四)總結
“雖然我們的謀生工具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變革,並且未來的速度只會越來越快,但是唯一不會改變的是我們的人性。……現在,未來以一種超乎想象的速度發生在眼前,並且以後只會越來越快。我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同時也迎來了令人驚喜的機會。”我所描述的未來願景,就是我自己所希望實現的未來願景;我所總結的個人需要做的事情,也是我正在努力的方向;而我所羅列的這些機遇,也是我在不斷研究和摸索、或許以後想要嘗試的可能。
-Ke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