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公司估值方法大整理
公司在進行股權融資(Equity Financing)或併購收購(Merger & Acquisition, M&A)等資本運作時,投資方一方面要對公司業務、規模、發展趨勢、財務狀況等因素感興趣,另一方面,也要認可公司對其要出讓的股權的估值。這跟我們在市場買東西的道理一樣,滿意產品質量和功能,還要對價格能接受。FlipWeb特別整理了網路數據,希望可以作為參考。
一、 公司估值方法
公司估值有一些定量的方法,但操作過程中要考慮到一些定性的因素,傳統的財務分析只提供估值參考和確定公司估值的可能範圍。根據市場及公司情況,被廣泛應用的有以下幾種估值方法:
l 可比公司法 市盈率估值分析
P/E(市盈率,價格/利潤)較多、P/S法(價格/銷售額),上市公司市盈率有兩種:
歷史市盈率(Trailing P/E)-即當前市值/公司上一個財務年度的利潤(或前12個月的利潤).
預測市盈率(Forward P/E)-即當前市值/公司當前財務年度的利潤(或未來12個月的利潤)。
公司價值=預測市盈率×公司未來12個月利潤
一般VC給出7-10倍的。這也就目前國內主流的外資VC投資是對企業估值的大致P/E倍數。那麽可以用P/S法來進行估值,大致方法跟P/E法一樣。
l 可比交易法 參考同行業估值
挑選與新創公司同行業、在估值前一段合適時期被投資、並購的公司,基於融資或並購交易的定價依據作為參考,從中獲取有用的財務或非財務數據,求出一些相應的融資價格乘數,據此評估目標公司。可比交易法不對市場價值進行分析,而只是統計同類公司融資並購價格的平均溢價水平,再用這個溢價水平計算出目標公司的價值。
l 現金流折現 可預期的未來產生的現金流的總和還原成現值
計算公式如下:
V一企業的評估值;
n一資產(企業)的壽命;
CFt一資產 (企業)在t時刻產生的現金流;
r一反映預期貼現率或資本成本
貼現率是處理預測風險的最有效的方法,因為新創公司的預測現金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其貼現率比成熟公司的貼現率要高得多。尋求種子資金的新創公司的資本成本也許在50%-100%之間,早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40%-60%,晚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30%-50%。對比起來,更加成熟的經營記錄的公司,資本成本為10%-25%之間。
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較為成熟、偏後期的私有公司或上市公司,比如凱雷收購徐工集團就是采用這種估值方法。
l 資產法
資產法是假設一個謹慎的投資者不會支付超過與目標公司同樣效用的資產的收購成本。比如中海油競購尤尼科,根據其石油儲量對公司進行估值。
這個方法給出了最現實的數據,通常是以公司發展所支出的資金為基礎。其不足之處在於假定價值等同於使用的資金,投資者沒有考慮與公司運營相關的所有無形價值。另外,資產法沒有考慮到未來預測經濟收益的價值。所以,資產法對公司估值,結果是最低的。
二、 風險投資估值的奧秘
1、回報要求
風險投資估值運用投資回報倍數,早期投資項目VC回報要求是10倍,擴張期/後期投資的回報要求是3-5倍。為什麽是10倍,看起來有點暴利?標準的風險投資組合如下(10個投資項目):
– 4個失敗
– 2個打平或略有盈虧
– 3個2-5倍回報
– 1個8-10倍回報
2、期權設置
投資人給被投資公司一個投資前估值,那麽通常他要求獲得股份就是:
投資人股份=投資額/投資後估值
比如投資後估值500萬美元,投資人投100萬美元,投資人的股份就是20%,公司投資前的估值理論上應該是400萬美元。
但通常投資人要求公司拿出10%左右的股份作為期權,相應的價值是50萬美元左右,那麽投資前的實際估值變成了350萬美元了:
350萬實際估值+ $50萬期權+100萬現金投資= 500萬投資後估值
相應地,企業家的剩余股份只有70%(=80%-10%)了。
把期權放在投資前估值中,投資人可以獲得三個方面的好處:
首先,期權僅僅稀釋原始股東。如果期權池是在投資後估值中,將會等比例稀釋普通股和優先股股東。
比如10%的期權在投資後估值中提供,那麽投資人的股份變成18%,企業家的股份變成72%:
20%(或80%)×(1-10%)= 18%(72%)
可見,投資人在這里占了企業家2%的便宜。
其次,期權池占投資前估值的份額比想象要大。看起來比實際小,是因為它把投資後估值的比例,應用到投資前估值。在上例中,期權是投資後估值的10%,但是占投資前估值的25%:
50萬期權/400萬投資前估值= 12.5%
第三,如果你在下一輪融資之前出售公司,所有沒有發行的和沒有授予的期權將會被取消。這種反向稀釋讓所有股東等比例受益,盡管是原始股東在一開始買的單。比如有5%的期權沒有授予,這些期權將按股份比例分配給股東,所以投資人應該可以拿到1%,原始股東拿到4%。公司的股權結構變成:
100% = 原始股東84%+投資人21%+團隊5%
換句話說,企業家的部分投資前價值進入了投資人的口袋。
風險投資行業都是要求期權在投資前出,所以企業家唯一能做的是盡量根據公司未來人才引進和激勵規劃,確定一個小一些的期權池。
3、對賭條款 根據預測利潤和實際利潤算出估值,去中間值
投資後估值 (P) = P/E倍數×下一年度預測利潤 (E)
投資後估值 (P) = P/E倍數×下一年度實際利潤 (E)
對賭協議除了可以用預測利潤作為對賭條件外,也可以用其他條件,比如收入、用戶數、資源量等等。
總結及結論
公司估值是投資人和企業家協商的結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一個什麽公允值;公司的估值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對於新創公司,所以估值也要考慮投資人的增值服務能力和投資協議中的其他非價格條款;最重要的一點是,時間和市場不等人,不要因為雙方估值分歧而錯過投資和被投資機會。